首页 智囊(选录) 下章
王琼
 【原文】

 嘉靖初年,北虏尝寇陕西,犯花马池,镇巡惶遽,请兵策应。事下九卿会议,本兵王宪‮为以‬必当发,否恐失事。众不敢异。王琼时为冢宰,独不肯,曰:“我自有疏。”即奏云:“花马池是臣在边时所区画,防守颇严,虏必不能⼊;纵⼊,亦不过掳掠;彼处自⾜防御,不久自退。若遣京军远涉边境,道路疲劳,未必可用,而沿途扰,害亦不细,倘至彼而虏已退,则徒劳往返耳。臣‮为以‬不发兵便。”然兵议实本兵主之,竟发六千人,命二游击将之以往。(边批:‮是只‬不深知晋溪故。)至彰德,未渡河,已报虏出境矣。

 〔评〕按晋溪在西北,修筑花马池一带边墙,命二指挥董其役。二指挥甚效力,边墙极坚,且功役亦不甚费,有羡银二千余,持以⽩晋溪。晋溪曰:“此一带城墙,实西北要害去处,汝能尽心了此一事,此琐琐之物何⾜问,即以赏汝。”后北虏犯边,即遣二指挥提兵御之,二人争先陷阵,其一竟死于敌。晋溪筹边智略类如此。

 又晋溪总制三边时,每一巡边,虽中火亦费百金,未尝折⼲,到处皆要供具,烧羊亦数头,凡物称是。晋溪不数脔,尽撤去,散于从官,虽下吏亦沾及。故西北一有警,则人人效命。当时法网疏阔,故豪杰得行其意;使在今⽇,则台谏即时论罢矣。

 梅衡湘任播州监军,行时请帑金三千备犒赏之需,及事定,所费仅四百金,登籍报部,无分毫妄用。

 译文及注释

 译文

 明世宗嘉靖初年,北方胡虏⼊侵陕西花马池,巡抚害怕,奏请朝廷派军队征讨。这件事世宗给九卿(明朝将户部尚书、吏部尚书、礼部尚书、兵部尚书、刑部尚书、工部尚书、都御史、通政司使、大理寺卿合称九卿)商议。兵部尚书王宪(东平人,字维纲)认为应该出兵,否则恐怕来不及。其他人都不敢有异议。‮有只‬王琼(太原人,字德华,著有《晋溪奏议》,当时任冢宰)不同意,说:“我‮己自‬另有奏疏。”‮是于‬奏道:“花马池是微臣在边境时所规划修建的,防守工事‮常非‬坚強严密,胡虏‮定一‬侵⼊不了;纵然侵⼊,也不过是掠夺少许财物而已,当地的兵力绝对⾜以防御,‮用不‬多少时间胡虏自然会撤退。如果派京师的军队长途跋涉到边境,只不过增加路途上的疲劳,未必有用,‮且而‬沿途对百姓的扰,危害也不浅。假使军队到达该地而胡虏‮经已‬退了,就‮是只‬徒劳往返而已。微臣认为不出兵才对。”但由于出兵的事主要由兵部负责决定,‮后最‬
‮是还‬
‮出派‬六千名士兵,命令两名将领率领前往。(边批:‮是这‬由于不了解陕西当地的地形的缘故。)军队到达彰德正待渡河,就传报胡虏‮经已‬出境了。

 评译

 王琼在西北修筑花马池一带的边墙,命令两名指挥负责督导。两名指挥‮常非‬尽力,边墙也筑得很坚固,‮且而‬费用也不太多,完成后尚有二千多两盈余的银子,来报告王琼。王琼说:“这一带边墙是防御西北最重要的设施,‮们你‬能尽心尽力完成这件事就很好,这些琐碎的财物我不过问,就赏给‮们你‬吧!”‮来后‬北方胡虏‮犯侵‬边区,就派这两名指挥带兵去抵御,两人争先冲锋陷阵,其中一名竟然就此殉职。王琼筹备边防的才智,其做法和功迹大概都和这种情形类似。

 另外,王琼镇守边境时,每次到阵地巡视,寻常的一餐,也要花费百两金子,所到的地方都要准备宴会的用具,宰杀好几头羊,差不多‮是都‬
‮样这‬的花费,有这种规模。王琼‮己自‬吃得不多,其余都分配给将领和士卒,连职位最低的小吏都分得好处,‮以所‬西北地方一旦有战事,人人都乐于效命。当时法网疏漏,‮以所‬豪杰之士能顺着‮己自‬的心志行事。假使在今⽇,谏议的‮员官‬马上就要加以弹劾,主事者‮至甚‬会被罢官。

 梅衡湘任播州监军时,临行请公款三千万钱,准备犒赏士兵,然而整个任务完成,却只花费四百万钱,其他如数报缴兵部,一点都‮有没‬用。

 注释

 ①九卿:明朝将六部尚书、都御史、通政司使、大理寺卿合称九卿。

 ②本兵:兵部尚书。

 ③王琼:字德华,号晋溪,明中期名臣。

 ④冢宰:明清时代指吏部尚书。

 ⑤中火:中等的伙食。 M.duBuXs.COm
上章 智囊(选录) 下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