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听南怀瑾讲《论语》 下章
第62节 听南怀瑾讲《论语》(62
  季文子是鲁国的大夫,做事情过分小心、仔细。一件事情,想了又想,想了再想,叫“三思”孔子知道他这种做事的态度,认为他想得太多——为人做事诚然要小心,但“三思而后行”的确考虑太多了。一件事情到手的时候,考虑一下,再考虑一下,就可以了;如果再多考虑,很可能犹豫不决,轻易就放弃了。

 善听的与善说的“战”子曰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

 ——《论语?卫灵公》子曰:“邦有道,危言危行;邦无道,危行言孙。”

 ——《论语?宪问》对于人的观察,不要听了对方一句话说对了就认为他统统对了;也不要因为对方某一点不好,而因此不听他的好意见。南先生说,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,人与人相,各有各的长处,他这一点不对,另一点可能会是对的“不因其人而废其言,不因其言而废其人”

 且看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是怎么识人用人的吧。

 日本关东大地震那年年末的一天,松下先生走进一家工厂的锻冶车间,看到一个陌生的小个子正在开着车,便问他是从哪里来的。“我是××工厂的,借用一下车。”那人回答。这人留着长发,看上去不像是锻冶车间的工匠,乍一看倒像是搞美术的学生。××工厂是松下的委托加工厂,按双方的约定,如果对方有紧急的修理业务或用车时可以随时使用松下的锻冶车间。松下观察了一会儿他干活的样子,觉得他手脚麻利,动作在行,有熟练的技术。几天后,松下见到××工厂老板时问到了这个青年人。“那人不行,不太多,对厂里的事情净是意见!”听到这话,松下觉得很有意思,马上就把那个青年叫来,聘用了他。这个22岁的青年就是后来的松下公司副社长中尾哲二郎。

 识别他人、甄别事物,不能被第一印象蒙蔽而求全责备,不要以言举人、以人废言。抛去第一印象的枷锁,摘下有眼镜,用你自己的眼睛看人、看事,才能正确审度一切。

 孔子说,社会、国家上了轨道之际,人们要正言正行;遇到国家社会的时候,自己的行为要端正,说话要谦虚,不然则会引火上身。南先生则一再强调为人处世要危行言逊。

 功高权重的郭子仪,一直被朝中很多人视为眼中钉。唐代宗大历二年十月,正当郭子仪领兵在灵州前线与吐蕃军拼杀的时候,政敌鱼朝恩却偷偷派人掘了他父亲的坟墓。当郭子仪从泾班师回朝时,朝中君臣都捏了一把汗,料他回来定不肯和鱼朝恩善罢甘休,会闹得朝廷上下不安。郭子仪入朝的那一天,代宗主动提起了这件事,郭子仪却躬身自责,说:“臣长期带兵打仗,治军不严,未能制止军士盗坟的行为。现在,家父的坟被盗,说明臣的不忠不孝已得罪了天地。”君臣们听了,都由衷地佩服郭子仪坦怀。 m.DubUxS.coM
上章 听南怀瑾讲《论语》 下章